偏鄉英語課輔計畫與RYE迸發出閃亮的火花

在一次偶然機會中與地區RYE青少年交換計畫主委Dean(南一扶輪社)閒聊到讓Inbound學生參與地區偏鄉英語線上課輔計畫的構想,就獲得Dean主委的認同與支持。在我們地區開始執行這項計畫時,就已經有想法要和扶輪社的相關計畫做更緊密的結合,希望可以藉由扶輪的力量讓這個計畫可以更趨完善,其中一個構想就是我們地區這幾年來在青少年交換計畫已經執行得有聲有色,在制度上也已經非常的穩定與具規模,於是就開始構思如何讓這兩邊的資源進行整合,在互不影響但是可以互相加乘的方向來思考,如果讓Inbound學生用他們的外語優勢來教偏鄉小朋友英語,絕對是非常棒的構想,但是如果讓他們每周用視訊的方式,恐怕因為他們是分散在各校就讀成效有限,於是規劃在這學期開始先讓這群交換學生以「相見歡」的方式來參與偏鄉英語課輔計畫的執行,用和偏鄉小朋友面對面互動的方式,可以更直接也更有效果。


我與Dean主委商討後決定在最近一次的大小學伴相見歡活動先來試辦一次,看看效果如何再來決定是否要擴大舉辦,於是我們就先選擇由高雄南一扶輪社贊助,大學伴是前鎮高中、小學伴是屏東三地門鄉的青葉國小(魯凱族)的相見歡活動先來試辦。由於先前在部分贊助扶輪社也有接待交換學生,也曾經讓部分Inbound學生參與相見歡,但是效果有限,交換生因為參與不夠深入,活動當天只能在旁邊當花瓶,較難切入活動的核心,再加上對活動細節不清楚,導致沒有發揮很好的效果。於是在這次的計畫執行時,特別要求:

(1)   參加的Inbound學生必須是自願參加,而不是被迫參加。
(2)   報名的Inbound學生必須要參與大學伴學校的籌備會議。
(3)   要求大學伴學校指導老師一定要指派工作給Inbound學生。

還記得有一次去前鎮高中看他們籌備預演的狀況,很高興每位Inbound學生都對這個服務工作都有很大的意願及興趣,參與的程度也很深入,更有趣的是,隔壁班的同學特地跑來問我說,我們在幹甚麼感覺非常有趣,在了解我們這個計畫之後還問說「為什麼我們班沒有?我們怎樣才能參加這個計畫?我們也很想要耶!」,我只好笑笑說請她去找校長爭取,很高興這樣的計畫也能夠吸引年輕人想要主動加入,為偏鄉教育共同付出一份心力。

前鎮高中與青葉國小的相見歡在一月三日於青葉國小舉行,活動一開始就被青葉國小美妙的魯凱歌謠所吸引,看到一群純真的小孩子載歌載舞,身著魯凱族傳統服飾來歡迎來自都市的社友及大哥哥大姊姊們,特別是這群來自七個國家的七位Inbound學生,在他們聽到唯一的一位大帥哥是來自美國時,整場的歡呼聲是最大聲的,原來原住民族語中的外國人就是「America」,所以在他們眼中外國人都是「美國人」,能夠一次有七個國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來跟他們交朋友玩遊戲,而且是來教他們英語,讓這群原住民小朋友都感到既害怕又興奮,因為這是從來沒有過的經驗。


互動的過程當中,感謝前鎮高中指導老師尤老師的精心規劃與同學們的用心準備下,透過闖關活動的安排,很快地就讓大小學伴之間的距離迅速縮短,即使是與外國來的大哥哥大姊姊互動,也都能在簡單的語言及肢體動作下,很快地就熱絡起來,原本既害羞又生澀的畫面整個就變得非常的熱鬧及溫馨,看在眼裡都覺得非常的感動,透過這次活動我們做到了幾件事情:(1)我們讓台灣的這群高中生可以透過參與這個計畫,學習與外國交換學生共同籌劃執行偏鄉服務工作,與外國人協同合作。(2)我們讓這群透過扶輪社來台灣交換的外國交換學生,也可以在交換的過程中同時參與扶輪社的社區服務工作,了解偏鄉教育的問題並給予協助。(3)我們讓偏鄉的小朋友可以有機會和來自不同國家的大哥哥大姊姊們交朋友,向他們學習英文,藉此提升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


這次的活動同時也吸引了民視新聞部的注意,特別安排記者到青葉國小進行採訪及報導,希望可以透過新聞的報導讓更多社會大眾正視偏鄉教育資源嚴重不足的問題,共同來關心我們偏鄉學童的教育問題。而我與Dean主委也有共識希望讓這樣的模式可以複製,鼓勵更多的RYE交換學生可以多多參與,讓這股善的力量可以繼續循環下去。讓這群交換學生除了接觸學校教育、家庭生活及台灣文化之外,也可以真正落實扶輪人的國際服務精神,達到「扶輪服務人類」的目的。




留言

熱門文章